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现已广泛用于急性冠状综合症的治疗。虽然支架植入后即可消除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恢复血流通畅,但支架术后5年或更晚时期的支架内再狭窄(ISR)以及支架后极晚期血栓(VLST)却日益成为临床所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难题。
2015年6月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的一篇报道中,Lorenz博士和他的同事们研究发现支架内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与药物涂层支架(DES)植入后自体冠状动脉内的斑块进展密切相关。研究人员观察罗莫司洗脱支架(SES)和紫杉醇洗脱支架(PES)施行的PCI的患者,5年后在心外膜血管中的支架节段内的血管内膜发现了新生内膜粥样硬化,包括纤维粥样硬化和纤维钙化斑块,同时伴随巨噬细胞的聚集。与无病变相比,此段血管的内膜更厚,新生内膜面积和体积百分比梗阻更大,支架支柱突出更少。更重要的是,研究发现支架内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会促进冠状动脉内的斑块进展,最小管腔直径(MLD)减少更明显,狭窄增幅更高。研究人员推测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在内皮再生不完全的情况下发生的,因为这会导致循环血脂和白细胞的过度吸收。
虽然目前还没有对新生内膜的临床影响开展过前瞻性研究,但是观测数据表明,受影响的病变和支架失败之间有联系。可以说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已经成为延迟支架内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罪犯病变。这些结果对于寻找更优化的策略来防止接受PCI的患者出现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总体而言,该研究不仅充分表明了开展专项研究,提高了我们对这种新疾病表现形式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让人担忧,二级预防措施的有效实施尚未得以实现。